白衣古寺楞严法会通启
白衣古寺兹定于8月(农历七月廿三至廿九)举行破闇降魔楞严超荐法会。
《楞严经》具名《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》,此经详细说明了圆顿禅的途径,特别是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,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,自古备受推崇,利益不可思议。
佛有言:有《楞严经》的地方,即是正法住世,《楞严经》灭,则末法现前。
末法时期,众生业力深重,众苦逼恼。为护持正法,令法久住,也为了让四众弟子能够破除无明、消除业障、离苦得乐、成就道业,以《楞严神咒》大威神力,避退累世宿怨,远离众苦逼恼,降服一切魔王,本寺立清净坛场,以种种威神力追荐累世冤亲债主、超度十方群灵,并回向各人各姓门中历代祖先,冤親债主,过往群灵,有祭无祀孤魂等众离苦得乐,得证菩提,普登觉岸!
愿众护法善信闻讯来山,随喜参加,同沾法益!
法会日程:
日期:8月
9:30~14:00诵《楞严经》
日期:8月
9:30诵《楞严经》
15:00瑜伽焰口
日期:8月
9:30诵《楞严经》
14:00圆满
联系电话:
客堂电话:
《楞严经》具名《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》,或简称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,又名《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》,十卷,唐中宗时般刺密帝译,属于秘密部。自宋而后,盛行于禅、教之间。
明智旭《阅藏知津》中称"此经为宗教司南,性相总要。一代法门之精髓,成佛作祖之正印"。
众植德本而感无量功德,白衣古寺坛场之庄严、三宝之加持、弟子之虔诚成就着每一年的楞严法会,今年也是如此,望众等以此殊胜因缘,集无量功德利益。
中山白衣古寺介绍白衣古寺又名白衣庵、紫竹禅林,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大信社区庵前正街,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(1640),清嘉庆、宣统年间不断扩建和重修,1958年后逐渐被拆,现存白衣古寺正殿,2004年重修。
从崇祯年间至清末,经清代嘉庆、宣统年间多次重修,白衣古寺规模不断扩大。曾设有`白衣古寺`石牌坊、`禅关`石牌坊、山门、西村庵、十王殿、大院、正殿(紫竹禅林)、祖堂、祈园等建筑。关于白衣古寺的缘起,流传着这样的故事:宋朝有个叫赖布衣的风水大师,原名赖文俊,字太素,生于(111162)年左右,尝官于建阳(今福建建宁),好相地之术,曾任国师一职,后弃职浪游,自号布衣子,故世称赖布衣。相传当年赖布衣来到中山天门一带追龙相地时,他站在香山县(今中山)县城北门的金山之上,远看当时天门周边的浅海滩连绵数里,海风吹着轻涛细浪,海鸟低翔,渔帆点点;近看山脚的滩塘内长着许多红莲、白莲,同时山下霭雾重重飘渺于阡陌之间。赖布衣说道:“莲开之地,绝非凡景。”他往南远眺连绵的五桂山脉,只见紫气蒸腾,五桂飘香,再望金山与莲峰山之间相隔有一条深300丈的大峡谷,宛如一槛天门。
赖布衣见蓝天、碧海、青山、绿水连在一方,突觉身心飘然,竟脱口大声说:“好象登上天门一样!”当时随他相地的徒弟及乡绅忙问其故,布衣先生笑曰:“此乃福地,如人间仙景。”赖布衣取出罗庚,细研方数,竟然越看越奇。他说道:“此乃拥护天龙之地,是七星伴月的风水宝地。想不到小小一个香山县,竟然会出一位天子!”众皆惊叹。他捻指一算,又道:“是帝象帝,是帝即帝,是帝非帝。每颗星需历百年,七百年方圆七星伴月之数,那是七百年之后的事了。”众人求解,布衣先生笑云:“天机不可泄露。”
到了明朝崇祯年间,一位来自北方的法号为兴义禅师的得道高僧云游到此地,听到了当地关于将来会出天子的传闻。兴义禅师希望以后出的天子自小就能得到佛法的教化,拥有慈悲的爱民心肠,于是在当地说佛化缘,希望在此兴建寺院。当时兴义禅师的倡议得到了县令的支持,在香山县敬佛礼佛的风气下,时欣然慷慨解囊者众。终于,在明崇祯十三年(1640年),雄伟的寺院落成,供奉白衣观世音菩萨,名为白衣古寺。
时至今日,经弘如大和尚和诸多法师及十方信众的努力,在保护原有古寺的基础上扩建,并初具规模。现有常住修行僧众15人,为成就一方清净道场不懈努力。
殿宇易建,道场难得,一所清净道场能成就万千佛子皈佛之心,解生死之苦,了无常之痛,方不负十方,可载无量功德,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!
欢迎大家提供更多寺院楞严法会的信息,
联系电话(
联系邮箱:7912310@
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六时吉祥幸福安康法喜充满